——关于高中生责任感命题的思考

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如个人责任淡化,角色责任淡薄,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我认为,人生的成熟不啻于生理的成熟,更是责任意识的觉醒。责任感在高中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生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按由低到高的要求大致可分为六个层次:一、对自己负责;二、 对家庭负责;三、对他人负责;四、对集体负责;五、对国家、社会负责;六、对人类生存环境负责。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责任要求内化为责任情感,并自觉落实于责任行动,多渠道、广幅射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一层面:以对自己负责为起始点,学会求知。有位著名的诗人曾说过:你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自己灵魂的领航人,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就全看你自己。作为一名高中生,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此出发,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生活流于平庸。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高中生的一种历史责任。作为一名高中生,应树立学习责任意识,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愿望、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只有学会求知,才能依靠自己的实力立足于其中,使自己能在高手如云的社会中,行走自如。

加强学生砺志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胜的人格魅力;强化学生自省意识,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让学生知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践证明,责任感是人类学习最原始的出发点,责任感一旦确立,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二层面:以对父母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感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沐浴着父母嘘寒问暖的呵护……然而有些学生不理解父母,过分地在物质享受方面向父母提要求,但在学业上缺少对家庭承担应有的责任感。作为一名高中生应学会对父母负责,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在学习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母欣慰。

如何学会对父母负责,基本前提就是要懂得感恩。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感恩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当然,感恩意识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从文化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从情感层面感染学生感恩意识;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以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每个人的自然之举。

第三层面:以对他人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谁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作为学生,应学会对他人负责,敢于奉献自己的真诚。其实在前进的路途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一言以蔽之,对别人负责,其实就是对自己负责。我想,一个能够为他人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也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注重集体主义教育,譬如在传统教育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在养成教育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育,力求让学生成为别人需要并喜欢的合作者,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接纳别人,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人只有具有了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才能自觉承担责任,尽到应尽的责任,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意识。

第四层次:以对社会责任为制高点,学会奉献。责任,小到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责任,大到对社会负责,对人类生存环境负责。社会学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具有社会性,个人不能离群索居,孤立存在。学生存在于社会,其个体的成长过程,不仅包括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作为当代高中生,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实践“社会责任”,意味着他要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愿为国家、社会作出奉献和牺牲。我始终认为,脱离了社会价值的个人幸福是空洞的,苍白的,而背离了社会价值的个人成功是危险的,可鄙的。

以认识为先导,以情感为动力,以意志为保障,以行动为根本,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育的方法上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判断和选择;在教育内容上,以社会责任、奉献精神为重点,让学生自觉地承担起砖和瓦的责任,让学生勇于且乐于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对自己人生作出认真的规划,学会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和发展自己。尝试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让每一个人掌控自己的命运,成就自己的事业,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

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中绚丽多彩的春天,高中阶段正是同学们大志绸缪的时候。"人无善志,虽勇必伤",作为一名高中生,应当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扫一屋”的责任,进而达到“扫天下”的目的。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广泛的命题。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自己乃至对国家、社会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真正取得了成功。

 

 

让学生在自主自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几点感想及思考

人类一跨入21世纪就认识到人类不仅仅要面对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将面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和平、改革、发展作为世界历史的大潮,必须有既能创造物质文明,又能建设精神文明的优秀人才去推动。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社会责任感教育

1.责任感

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感的解释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说责任心。现代心理学认为责任心含有意识、精神的意思。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对己、对人、对事都要恪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当一个人能采取自觉的态度、积极的行动,一丝不苟,努力完成他所承担的工作,这是人才具有责任心。

2.社会责任感

心理学认为人的责任心是多种多样的。如对自己的责任心;对学习的责任心;对他人的责任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家庭的责任心等等。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学生努力学习,自觉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他就具有对自己的责任心或是具有对学习的责任心;当一个学生能关心他周围的人群,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就具有对他人的责任心;当一个学生能关心班级、关心学校,他就具有对集体的责任心;当一个人能自觉投入两个文明建设,并能用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他就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

3.对责任感教育的认识

责任感是人们应当养成的一种个性品质。它是人们作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责任感使人在没有外来强化时始终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学习等负责。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项系列工程,它通过社会实践和一系列学校活动(如:打扫卫生、球类比赛、校内值周等)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最终实现在实践中增强自我意识,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负责之目的。因此,学校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要组织和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必舍近求远,切不可忽视发生在校园内的小事,不可忽视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现成材料。

在校园内我们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如:教室内无人时,教室门敞开着,灯光闪闪,现代化教学设备依然在工作;学生扭伤了脚,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拐一拐进入课堂;某某同学没有打扫卫生等等。

心理学家认为责任心是由四个因素构成的:1) 责任的认识 2)责任的体验 3)责任的意志 4)责任的行为。而责任的认识是构成责任心的基础因素,缺乏了解自己应当做什么,缺乏了解自己所负责任的意义是什么,就不可能产生责任心。根据这一个理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是被动参加让他参加的一些活动,那么责任心能产生吗?

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责任意志是构成责任心的维持因素。在认真负责地完成某项工作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总是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外在困难,此种或彼种的内心障碍,只有哪些有坚强意志而不怕困难、不为险阻的人们,才能胜利地完成任务,切实地履行责任。没有这种意志,责任心无法形成;既使形成了,半途夭折。

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光有热情和认识,责任心即使形成了,最终也会夭折。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在告诉他们明日金光灿烂之时也要告诫他们前面有艰难险阻。

二、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必然有强烈的主体自我意识和鲜明的独立人格,而一切危险中最大的危险莫过于一个人自我的丧失。依附的人格使人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缺乏一个独立思考的头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意识,培养健全的独立人格呢?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倡尊重学生,支持他们正当的自主要求

自尊是每个人的心里需要,健全的自尊感能使人亢奋、坚定地去追求成功,它是唤起自我教育之母。处在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学生对自尊的渴望尤为强烈。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对上海市 577 名中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把“要有独立的人格、被人理解和尊重”列为人格发展需要之首。因此,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支持他们的正当要求。

有一次,班上卫生委员向我反映说:个别男生几次打扫卫生迟到,甚至不到。同学们也在议论。在与个别同学交谈中,他们提出改进值日办法,认为每天六人打扫包干区,人多,效率低,多次向卫生委员提出改进意见,屡遭拒绝,于是就消极对抗。于是我在班会课上把同学们的建议提出来,让全体同学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减少人员未必会影响打扫卫生质量。最后大家认为将原有的小组再分成小小组,这样每位同学两周轮到一次值日。作为班主任,我主动接受学生的正当要求,不仅没有丢班主任的面子,影响班级工作,而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同学的工作责任心。

另有一次,上选修课时我看到一个学生听课特别专心,下课就走过去想表扬他一下,因叫不出其名字,便随口说了句“小鬼,你听得很认真”,谁知却闯下了祸,他把头扭过去不理睬我,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事后我找他谈话时,他说:“我已经是大人了,为什么叫我小鬼?”我深感惭愧,连声说对不起。这虽然是个别的例子,但是,当代中学生成人感、独立性的显著增强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也需要受到教师的尊重。

支持学生的正当的自主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包括全体学生,尤其不要忽略了教师心目中“差生”的正当的自主要求。其实,“差生”往往有着特殊的长处。

2.提倡自尊自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对自己有良好的自我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能接纳自我,开放自我,展示自我,赞许自我,为以后超越自我准备条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看不起自己,不喜欢自己,甚至自轻自贱的人能有所作为。影响学生自尊自爱品格形成的因素有许多,而教师的人格给予学生巨大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注,真挚期望和热情鼓励被学生内化为自尊自爱自信的品格;而教师对学生过多的批评指责,不利于学生自尊自爱的品格形成。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小时侯《第三条小板凳》的故事。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还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看,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底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前面两只强一些”。这个故事没有再往下讲下去,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譬如说,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后,教师是什么态度,教师的态度对爱因斯坦又有什么影响等等。我想,如果教师因为爱因斯坦否定了他“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这句话而生气,又因为第三条小板凳也很粗糙而看不起爱因斯坦,于是对他大发雷霆,横加指责,而爱因斯坦从此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那这个教师不就会因为葬送一位科学巨匠而成为千古罪人?这个教师当时的言谈举止我们无从知道,幸好年幼的爱因斯坦已初具自尊自爱自信的品格,这可以从他敢于如实陈辞,特别是“虽然它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总比前面两只强一些”一句看出来。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当然有许多原因,但是我想,这是与他从小就具有的自尊自爱自信的健全独立人格分不开的。

像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故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时有发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多注意提倡自尊自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在与学生交往中,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和激励。

3.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mild criticism (温和批评)

当代中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都认为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日趋成熟,处于求新、求刺激的阶段,自尊心强。他们见多识广,求知欲强而耐苦性差,似乎什么都懂,其实,有时连起码的做人道理都不懂。因此,做起事来,大胆得让人可怕,但却又幼稚得令人可笑。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犹如钟摆一样,摇晃不定,呈现出与以往的学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复合,偏重自我,注重务实,变化不定”的特点。

例:两位男生替教师办公室换水。从传达室换回一瓶水后,经过转弯处见道路两旁无人,同学C便把水瓶倒在底上,用脚猛烈推水瓶向上滚。正巧,一位老年教师经过,教导他们要爱护公物,不要用脚推水瓶,并且和蔼地对同学C说如果你一人背不动,可以两人扛。同学C不但没接受劝告,反而振振有辞地说:这为什么不可以。这位老教师见劝说无效,便跟着同学C找到了班主任。在教师办公室,C同学明知理亏,但当着班主任、其他教师和同学的面,坚持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而是在把物理学科中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而已。

班主任在了解情况之后与同学C 进行了单独交谈。在交谈中同学C显得很平静,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并主动提出向那位老教师表示歉意。

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家长式或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严重伤害了学生心理健康。因此,采用mild criticism 会使学生觉得容易接受,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这位班主任对这件事的处理就是一个成功的事例。

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感

1.实现自我超越,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个人只有自尊、自爱和自信还是远远不够的。他想在其他人中间或社会群体中扎下根基,就必须自我超越,对社会、对群体有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相互合作。一个人如果想要致力于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贡献力量,就自然会竭尽全力表现自己的才华,超越目前存在的界限,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类的历史就是“自我”做出奉献的历史,或者说是人们自我超越的历史。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逐渐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从自主意识,自尊自爱到超越自我,对社会负责确实是一个质变过程,但它是由量变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加强引导,通过日常生活和学校一系列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他们努力做到对自己负责和对班集体负责、对学校负责的一致性,鼓励他们多关心他人,多关心集体,多参与集体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帮助他们树雄心,立壮志,尽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校期间,不但要自尊自爱,还要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要他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参与学校学生会、团委工作,去具体而不是抽象地体会生活在这个集体中不但可以得到温暖,而且也应该承担责任。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有可能对社会负责。

2.提倡自律与自我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自我教育是一种最严格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因为自我教育,重在启发主体的内因作用。因此自我教育的威力丝毫不亚于外因灌输所产生的力量。任何忽视淡化学生自我教育的做法,都会使学校德育的实效大为逊色。

自我评价形式有多种。如:一日总结制——让值日同学总结一天同学在校情况,从学习到纪律,从卫生到课外活动;或一周总结制——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让班干部总结一周来班级情况,表扬好人好事,发扬长处,指出不足之处;或一日总结制与一周总结制相结合,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自我教育、自我批评来分析自己,促进学生自强、自立、自主、自制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也是一个要求自己学习他人、积极创造,不断提高创造精神和创造技能的过程。因此学校应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训练,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在教育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倡导自律和自我教育。如果我们注重自律教育,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发挥。如果我们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上搞简单化、形式化、专断化,只有听话教育,没有自律教育;只有服从教育,没有自我教育。那就只能培养依赖、盲从、被动、奴性的人格。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语)。自我教育才是一种和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走向完美。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独立人格,我们应当根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支持他们正当的自主要求,提倡自尊自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过程中,主张引导、鼓励、教育、自我批评相结合;在方法上则要多引导,少包办,少代替,少训斥。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作为名校,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还要有一流的软件,更要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志向远大,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成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开拓者和社会精英。为了学生明天的成材,让他们今天在自主自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